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防范AI換臉擬聲類新型電信網絡詐騙
2024-07-25 來源: AIbase基地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電信網絡詐騙手段不斷更新,給公眾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帶來了嚴重威脅。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風險提示,提醒公眾提高防范意識。
詐騙類型主要包括:
一、“共享屏幕”類詐騙。不法分子以“提升信用卡額度”“取消名下不實貸款”“注銷保險服務”“航班延誤退費”“贈送禮品”等為借口,向個人發送短信或撥打電話,誘導消費者下載指定的聊天軟件、網絡視頻會議軟件,并讓個人開啟軟件的“共享屏幕”功能,以便不法分子“實時監控”消費者手機、電腦屏幕,“指導”消費者進行銀行卡綁定、密碼修改等操作,同步獲取個人銀行賬戶、密碼、驗證碼等重要信息,從而盜取銀行卡資金。
二、“AI換臉擬聲”類詐騙。不法分子以“網店客服”“營銷推廣”“招聘兼職”“婚戀交友”等為借口,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聯系消費者,采集發音、語句或面部信息。利用“換臉”“擬聲”等技術合成消費者虛假音頻、視頻或圖像,模擬他人聲音或形象騙取信任,以借錢、投資、緊急救助等借口誘導其親友轉賬匯款,或提供銀行賬戶密碼等敏感信息,隨后立即轉移資金。此外,不法分子還可能對明星、專家、執法人員等音視頻進行人工合成,假借其身份傳播虛假消息,從而實現詐騙目的。
三、虛假網絡投資理財類詐騙。不法分子假借債券投資、股票投資、貴金屬投資、期貨投資等概念,在網絡平臺發布消息宣稱“穩賺不賠”,吸引群眾關注。并將個人拉入“投資”群聊,然后冒充投資導師、理財專家,以“專家內幕”虛假消息誘導投資,或通過婚戀交友平臺與個人確定婚戀關系,再以有“內部消息”“特殊資源”等誘騙個人參與投資,引導個人在偽造或仿冒的投資平臺進行投資,并以小額投資返利作為誘餌,不斷引導個人加大資金投入,隨后迅速轉移資金。
四、網絡游戲產品虛假交易類詐騙。不法分子在網絡游戲或社交平臺中發布虛假的游戲賬號、裝備、點卡買賣信息,以“低價出售”“高價收購”為噱頭,吸引游戲玩家關注。對想低價購買游戲產品的玩家,不法分子誘導其繞過正規游戲交易平臺與其進行線下交易,當玩家支付錢款后,不法分子便消失無蹤;對想高價出售游戲產品的玩家,不法分子誘騙其登錄虛假交易網站進行交易,并以各種理由要求玩家先繳納保證金、手續費等費用才可“提現”,并不斷要求玩家充值更多金額,隨后迅速轉移資金。
為防范詐騙,公眾應:
提高警惕:不輕信高回報投資、免費贈品等誘惑,理性投資理財。
保護個人信息:不隨意透露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等,拒絕“共享屏幕”要求。
謹慎轉賬匯款:核實信息真實性,不輕易向陌生人轉賬。
正規渠道維權:通過合法途徑解決經濟糾紛,及時報警并保存證據。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建議公眾通過正規金融機構選擇理財產品,提升識騙防騙能力,避免財產損失。同時,提醒公眾在遭遇詐騙時及時采取行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