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新政百日記:“七大類”游戲成主流
來源: 騰訊游戲 ?發布時間:2016-10-12
7月1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今年6月發布的《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正式實施。距今已過去102天,在此期間業內各大渠道、發行商、研發商、獨立開發者都為手游版號而奔波。這項新政將對手游市場產生怎樣的影響,備受業界關注。
在新規實施后,有多少游戲過審?廣電的審批效率能否滿足行業的發展需求?哪些類型的游戲更容易過審?新規的實施是否讓市場向有序的方向健康發展?我們將在接下來的內容中對這些問題進行解讀。
84天850款國產手游過審 依然杯水車薪
廣電官網的公示顯示,7月份共有107款移動游戲通過審批,8月份則有443款移動游戲。9月28日,廣電總局發布了9月下旬的《網絡游戲審批名單》,根據名單顯示,從9月1日至9月23日,廣電共審批通過了322款游戲,其中移動游戲審批通過數量為300款。
由此可以計算出,在新規正式實施后84天的時間里,共有850款國產手游通過審批,平均每天過審游戲數量為10.1款。此外,有6款海外移動游戲在7、8兩月通過審批。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截至發稿之時,9月的審批名單尚未完全公布。依照以往審批的情況推測,29日到30日期間將有大批移動游戲過審。
從過審的情況可以看出,8月審批過審的游戲數量可以用爆發性增長來形容,是7月移動游戲新規正式實行時過審數量的四倍多。從這一數據可以看出,廣電確實提高了自身的審批速率,那“加速”之后的廣電,是否能滿足移動游戲從業者們的審批需求?
在《新規》實施后,許多業內人士就擔心審批時間極為緊張,無法在規定時間內拿到版號。而從廣電總局在推行新規之后的后續措施來看,等待審批的游戲數量確實驚人。
9月20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順延《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有關工作時限的通知。通知中稱,鑒于2016年7月1日前已上網出版運營的移動游戲數量較多、游戲出版服務單位及相關游戲企業人力有限等實際情況,根據部分行業企業的工作建議,現將補辦相關審批手續的時限順延至2016年12月31日。
這也表示,在審批期的手游,又將多出近3個月的審批時間。如果廣電在未來的審批的效率繼續提升,有望在未來3個月時間再審批超過1000多款游戲。這無疑會讓許多企業“喘了口氣”,但相比需要審批的全部游戲數量而言,這個數字還遠遠不夠。
游戲工委發布的《2015年中國游戲產業報告》顯示,2015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準出版游戲約750款,其中移動游戲占49.7%,過審372款左右。可以看出,在過審的游戲中移動游戲占比最高,但與之相應的是,上線的移動游戲數量相比其他平臺也是最多的。
那么,2015年市場上移動游戲數量總計多少?目前沒有確切的數據給出答案。不過參考2014年的14000款,15年少說也在10000款以上。據此推測,移動游戲中僅有不到5%的游戲正常的經過審批。如此之多的游戲都沒有進行審批,這也是導致手游市場上種種亂象的原因之一。以此為契機,廣電在今年頒布新規。而新規出臺后,那些沒有版號的手游必然要面臨審批問題。
而就今年的情況來看,手游整體發展的態勢趨于平穩,年內國內出現的手游預計也在10000款左右。相比之下,就目前過審的850款手游加上未來三個月可能過審的1000多款,確實是杯水車薪。
從而可以看出,在新規施行之后的緊張形勢下,廠商對于版號的需求極為強烈,達到了中國手游歷史上的高峰。手游版號申請自2013年開始,截至2016年9月19日,共有1556款手游獲得版號。其中2013年19款,2014年228款,2015年369款。而在今年,截至9月19日就已有940款手游獲得版號,比此前三年的總和已經多出了324款,這一差值在年底無疑將繼續擴大。
另外從廣電官網查詢獲知,截至9月19日,共有138家出版單位、421家運營單位申請手游版號。其中,2016年7月1日,也就是新規施行之前有出版單位102家,運營單位281家,新規施行之后有出版單位86家,運營單位226家。新規施行之后不到3個月的時間內,申請版號的出版單位和運營單位數量幾乎與此前三年多的總量幾乎持平。
需要肯定的是,面對廠商龐大的審批需求,廣電的審核時間比業內人士預想得要快。此前有人表示《新規》實施后,將會拉長游戲審批時間,根據游戲內容的不同,審核時間最短要11個工作日,平均審核時間在40個工作日左右。但就目前廣電總局所披露的的審核情況來看,審核材料齊全的話,5個工作日左右就會出審批結果。
新規之后:“七大類”過審總量高出其它一倍多
在新規之下,哪類游戲最容易過審?從廣電總局的規定來看,答案是消除類、跑酷類、飛行類、棋牌類、解謎類、體育類、音樂舞蹈類等七大類休閑益智國產移動游戲,當然前提是“不涉及政治、軍事、民族、宗教等題材內容,且無故事情節或者情節簡單的”。
從過審產品類型的歷史數據中看,2013年至2016年9月19日,棋牌游戲數量高達323款。但接下來的游戲類型排名并不是容易過審的其它“七大類”,而是卡牌與ARPG。這一現象是由市場的需求決定的。熟悉手游市場的都會了解,卡牌在前兩年為手游市場的主流,而隨著手游在近兩年的重度化趨勢,ARPG開始成為廠商們新的熱選。
那么手游新規是否改變了過審的游戲類型分布?我們可以對比一下2016年7月1日前后的數據。不變的是,棋牌在新規前后始終穩居第一。而屬于“七大類”的益智休閑類在新規施行之后,從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居第三的也是同樣屬于“七大類”的消除類。從新規之后至2016年9月19日的過審總量來看,七大類高達460款以上,非七大類僅200多款,不足前者數量的一半。這與目前手游市場的重度化趨勢并不相符。
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當然與“七大類”容易過審直接相關。但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廣電總局早先曾立下軍令狀:10月1日無版號的手游將遭遇下架處理,對于產品本就不多的中小廠商而言,旗下的產品能否拿到版號,關系到自身存亡,因此必然會火速申請版號,而這些廠商的產品大多是輕度產品。
此外,在2016年7月1日前,廣電總局并未強制要求手游申請版號,主動申請版號的大多是大廠商和重點產品,這類產品中重度手游居多。
需要強調的是,雖然新規中最快有20個工作日的內容審核,但只限于國產游戲中“不涉及政治、軍事、民族、宗教等題材內容,且無故事情節或者情節簡單的消除類、跑酷類、飛行類、棋牌類、解謎類、體育類、音樂舞蹈類等休閑益智國產移動游戲”,非指定種類的游戲依然面臨巨大的審核風險與繁重的審批過程。可以預見,隨著研發周期長、劇情內容豐富的深度游戲因為審核風險的增大。大量工作室轉為研發容易過審內容簡單的休閑游戲,這也將導致休閑游戲的集中井噴,屆時整個休閑游戲市場將嚴重飽和。目前過審的七大類游戲居多正說明了此種情況。
任重道遠的新規:投機行為與同質化現象仍需改善
從App Store的游戲環境來看,新規施行后的游戲上線數量不降反增,但這并非意味著總局的審核對游戲行業沒有影響。
據了解,業內對于新規最為詬病的地方是“過于冗長且條目繁多的審核項目”。但App Store 是一個面向全球的應用市場,所有應用都可以通過 iTC 后臺的設置來選擇向某些地區開放或屏蔽,而絕大多數 App 在上線時通常選擇的是“所有地區”,因此中國區用戶也可以看到。
于是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本次新規并未對海外游戲做出要求,所以海外開發者賬號下的游戲多數是不用過審的(這也被某些國內開發者利用,應對審核),這些“海外”游戲只需上線就可以進行正常的推廣活動了。
所以,一些投機取巧的開發者通過這類方式繞過審核,最終吃虧的反而是那些遵守規定的守法開發者們。
另外,在公布《通知》時廣電總局曾強調:此次新規是在抄襲、低質的游戲充斥市場的環境下頒布的。然而在近 3 個月在App Store上線的新游戲中,同質化的現象是否得到扭轉,大家有目共睹。
數據顯示,近三個月App Store同類新游戲上線數量方面,消除類游戲多達288款位居第一,捕魚類多達258款位居第二,斗地主類多達250款,七大類中其他四類的數量也相當高。
廣電新規在實施 3 個月后,游戲市場中的低質作品依然隨處可見。在那288款消除類游戲中,到底有幾款值得玩的?游戲素質如何?每一位關心中國手游市場未來的人,都會關注這些問題。廣電新規,距離規范游戲市場的目標,依然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