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三年 工信部再度開放IDC和ISP牌照申請
時隔三年 工信部再度開放IDC和ISP牌照申請
站長之家?閆武
11月30日,工信部電信管理局頒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因特網數據中心(IDC)業務和因特網接入服務(ISP)業務市場準入工作的實施方案》,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進入IDC和ISP領域。根據《實施方案》,IDC和ISP牌照的申請自2012年12月1日起開始實施。
此前媒體報道,IDC牌照在2008年停止發放,ISP牌照也于2009年年底的全國“網絡掃黃”行動之后陸續停辦。而在《實施方案》中,工信部明確了IDC、ISP兩項業務經營許可證申請條件及審查流程,這意味著IDC和ISP牌照時隔三年后重新開放。
據業內專業人士介紹,IDC、ISP都屬于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里面的一種種類稱號,IDC代表可以經營增值電信業務中的數據中心業務,ISP代表可以經營增值電信業務中的英特網接入服務業務。按照術語來說,IDC企業是指具備有自建IDC數據中心機房的企業,但業內一般都習慣將做服務器租用、托管等業務的公司統稱為IDC企業。但無論哪種情況,IDC企業都必須要擁有因特網接入服務(ISP)許可牌照。
工信部此次頒發的《實施方案》,也被業內解讀是“利好”消息。
莆陽網絡副總黃先生認為,開放IDC和ISP準入,讓更多民間資本進入IDC和ISP領域,會促進互聯網行業的健康發展,規范市場秩序,還能把一些不規范的企業淘汰掉。
其實早在2008年之前,個人站長的崛起,曾帶動了IDC行業的迅猛發展,但當時有不少IDC企業為片面追求一時的業績,不斷突破政策底限,并在監管缺位的情況下,大搞代理制度,將服務器層層轉包,最終導致行業良莠不齊,不少站長上當受騙。
IDC行業的不規范,為非法網站提供了生存空間。2008年,政府部門開始整治非法網站,并對IDC實施了嚴格的監管政策,強制備案、安裝過濾軟件、安全信息責任人制度、白名單制度等就在此背景下先后出臺。
在此次頒發的《實施方案》中,工信部就明確規定,申請IDC和ISP業務的企業要明確2名應急聯系人,負責7×24小時應急聯系處置工作,每接入1萬個網站至少配備2名專職網絡和信息安全工作人員,并根據需要配備必要的技術、管理、客戶及售后服務等工作人員。
此外,針對IDC和ISP業務的申請資質,工信部還做了進一步要求。例如專門的備案系統、信息安全管理、經營場地、信息審核與登記等都有了明確的規定。
有分析認為,IDC和ISP牌照的重新開放,為互聯網企業自建機房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而且對國內不斷涌現出的云服務來說,《實施方案》是一個極具刺激性的利好消息。
阿里云內部人士也表示,這個政策的實施,可能會有更多的企業來參與這個競爭,這對于產業、產業鏈來說是很好的完善。他認為,國家對云計算業務的扶持,云數據中心的巨大潛能在于終于能夠使將計算作為水、電一樣的公共基礎服務設施成為可能。當對計算資源的使用變成隨用隨到、按需擴展、安全可靠時,對整個社會影響是劃時代的。
在2012年阿里云開發者大會上,阿里云團隊曾表示,將考慮與第三方合作自建機房,但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真正的對話開始的服務。而早在2011年,就有媒體報道騰訊正在天津自建數據中心,但有消息靈通人士指出,因為電力供應不足,騰訊自建機房目前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此前,凡客、亞馬遜等就曾因機房突發故障而出現過無法正常訪問的情況。但隨著企業本身不斷的壯大與業務發展的需要,自建機房或許將成為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