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又有35家P2P退出 小額網貸平臺業績暴增
2017-08-02 ?來源:界面
平靜數月的網貸江湖,7月又掀起了軒然大波。老牌網貸平臺紅嶺創投宣布退出網貸行業,3年內清盤P2P業務。另一老牌網貸平臺拍拍貸出現超行業近8倍的業績增長。一時間業內熱議網貸前景。
業內普遍認為,持續強監管下,大標模式難以為繼,以小額見長的平臺更受投資者青睞。總體而言,網貸行業多平臺退出之勢將持續。
網貸之家最新數據也顯示,7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35家,其中問題平臺11家(跑路7家、提現困難4家)、停業平臺22家、轉型平臺2家。截至2017年7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下降至2090家,累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達到3826家。

7月27日,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在紅嶺社區發貼宣布,因“不擅長、不看好”網貸,紅嶺創投決定于2020年12月31日前將現有產品清盤,過渡期三年。三日后,公司舉辦戰略轉型交流會,透露紅嶺未來的方向是產業金融、創新投行、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四個領域。
紅嶺創投成立8年,以大標模式著稱,以屢自曝大額壞賬而被關注,并以兜底墊付吸引了大量投資者。
該平臺官網數據顯示,累積交易規模高達2700億元。壞賬方面,上億元壞賬常見報端,周世平在轉型會上透露,平臺至今約有8億元壞賬待清。不過,在周世平坦誠主動披露壞賬信息,數次墊付壞賬,并在紅嶺創投的社區平臺與投資人零距離溝通之下,常負面纏身的紅嶺創投反而獲得了超過180萬投資者。
就退出原因,周世平對界面新聞表示,對網貸行業,雖長期來看并非不看好,但短期確不樂觀。而“不掙錢”則是退出主因。“雖然8億壞賬的風險還在可控范圍之內,但平臺不賺錢。長期墊付漏洞會越來越大,總有一天平臺會爆掉。”周世平在轉型會上表示。
盈利難,轉型合規更難。對紅嶺創投來說,小額分散業務難以上量,銀行資金存管未能上線。風聲鶴唳的互金專項整治雖延期一年,但紅嶺依然前景迷茫。
投之家創始人兼CEO黃詩樵認為,紅嶺創投的“大單模式”在網貸發展前期為推進行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如今看來,這種模式并不符合監管方向。另一方面,紅嶺創投過往推出的很多大額標的期限久,而按照監管的要求,很難在規定時間內成功完成備案,因此對紅嶺創投來說,實現政策合規也有困難。
顯然,在強監管之下,“大單”、“墊付”模式并不可行,紅嶺創投是大額企業貸平臺的縮影,紅嶺創投們及時勒馬或是明智之舉。今年以來,停業、轉型等主動退出行業的平臺數占問題平臺數的比例也在增多。

在紅嶺創投萌生退意的同時,另一家老牌網貸平臺卻如魚得水,業績大幅增長。以小額消費信貸為主的拍拍貸日前發布2017年二季度業績報告,報告顯示,該平臺二季度成交量165億元,環比增長56.5%。較網貸行業二季度環比增速6.4%高出近8倍。
業內人士分析,拍拍貸等小額網貸平臺的業績爆增,主要是受監管利好的影響。去年8.24網貸監管細則下發,限額令之下,與主營大額企業貸的平臺時候比,小額網貸平臺受限額的影響較小。
網貸小額化,目前已成為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小額見長的平臺也更受投資者青睞。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網貸行業7月成交量為2536.76億元,活躍借款人數為403.15萬人,即7月人均借款金額約6.29萬元。而在監管細則發布的2016年8月,同口徑下算得人均借款金額約14.12萬元,不到一年時間降幅超過50%。

拍拍貸的借款數據更是低于全行業。平臺二季度1萬元以下借款占比達到98.6%,3千元以下借款占比達到78.4%。
拍拍貸認為,小額網貸行業仍將加速增長,隨著國內消費金融市場的爆發,居民在遇到小額消費需求時,對網貸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市場空間巨大。“與傳統金融機構主要滿足大額借貸需求不同,網貸主要提供的是零散、多樣化、場景化的小額信貸服務。”拍拍貸CEO張俊認為,“借款金額不斷降低、服務人數增多,說明網貸用科技的手段,克服了傳統小額借貸成本高、消費場景少、體驗差等問題,這正是網貸的創新之處,也意味著網貸真正做到了普惠。”
不少網貸平臺已在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細分領域拓展轉型,并初見成效。如廣州e貸今年上線的“訂單貸”等產品,專注于解決供應鏈上下游的“短、小、平、急”的融資需求,借款期限2-35天,借款金額100萬元以內。
“在監管趨緊的背景下,網貸行業交易量增長勢頭仍不減,說明行業還是有發展潛力的。從市場需求來看,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們國家消費貸還處于起步階段;另外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突出。”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廣州e貸總裁方頌認為,在金融“脫虛向實”的導向下,能否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來境地實體經濟成本、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保障風險可控、促進融資便利化,將成為網貸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誠然,網貸行業洗牌仍在加劇,兩家老牌網貸平臺正是行業兩大不同類別的代表,如今分道揚鑣,走向了各自的道路。動蕩之下,網貸行業是進入寒冬,還是前景明朗,還得看各平臺自身的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