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員會 或再次改變互金行業走向
? 2017-05-19 15:52??來源:李東樓
2016年以來,互金行業的監管政策和指導意見密集出臺,政府和相關機構加強了對互金行業的監管力度。
近日,行業就又有一重磅消息落地。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官網于5月15日發布消息稱,央行已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員會,其目的旨在加強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規劃和統籌協調。那么,這一消息會對行業造成哪些深遠的影響呢?
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員會,到底影響幾何?
在我看來,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員會這一舉措對互金行業造成的最直接影響主要有三個:
第一,央行作為金融機構最直接的監管部門,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員會,將強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和規劃,相當于為互金行業明確了今后的發展方向。顯而易見,基于金融科技進行創新的互金企業不僅將成為政府機構重點支持發展的對象,更將成為業界主流,而以往以高收益率吸引用戶的單純互聯網模式創新已經不再被市場需要。實際上,在去年監管細則正式頒布實施之后,已經有不少互金企業意識到技術創新的重要性,開始更加重視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創新和應用。
第二,通過科技創新踐行普惠金融將成為行業發展主旋律。央行還著重強調:“中國人民銀行愿與產學研用各方攜手,共同推動我國金融科技健康有序發展,為服務實體經濟、踐行普惠金融貢獻力量。“這段話其實也為互金行業的未來發展定下了基調,這意味著互金行業已經徹底進入了下半場,過去一味在線上圈用戶的做法已經不再可行,服務實體經濟、踐行普惠金融才是當前行業的發展主旋律。事實上,自2016年以來,很多互金企業都已經開始在普惠金融方面發力。比如螞蟻金服就深入到農村市場,面向國內所有“三農”用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包括支付、信貸、保險等服務。
第三,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員會這則消息看起來只是央行作為監管機構的一個小動作,但其實是互金行業的一重大利好。我們注意到,消息中還稱:“將進一步加強國內外交流合作,建立健全適合我國國情的金融科技創新管理機制,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關系,引導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正確使用。”這意味著,政府相關監管部門機構在對互金行業不斷加強監管的同時,也在積極引導行業向更加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同時也意味著國家認可互金行業在過去幾年在金融行業進行科技創新的成果,并有意對行業進行更多的支持。顯然,在這一利好的支撐下,將會帶給互金行業不小的信心,而產業在經過整體大方向的調整之后,將很可能再次迎來新一輪的爆發。
實際上,在經歷了2016年的大洗牌之后,互金行業里不少優秀的企業已經提前迎來爆發,重新開始活躍起來。比如不久前螞蟻金服對外宣布已完成B輪融資,融資額為45億美元,這甚至創造了全球互聯網行業迄今為止最大的單筆私募融資的記錄。又比如智能化財富管理平臺真融寶在最近發布消息稱,其單月成交總額目前已接近60億元人民幣,并將于今年完成千億交易額目標,正式晉級千億俱樂部。而這些互金企業利好消息的頻頻出現,無疑也說明行業的發展形勢正在全面向好。
互金行業這些年,還有哪些大事件改變了行業走向?
事實上,回顧互金行業發展這些年,不僅僅是這次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員會對互金行業有巨大影響,作為一個金融產業的“新物種”,還有不少大事件都曾直接改變了這個行業的走勢。
第一:2013年支付寶旗下的余額寶的上線。
在余額寶上線之后,“寶寶類”互聯網理財產品層出不窮,這其中既有與余額寶爭鋒相對展開直接競爭的騰訊理財通、網易現金寶、中信銀行的薪金寶等,也有與余額寶進行差異化競爭的理財平臺,比如2014年上線的真融寶,其主打就是白領用戶的理財投資,避開支付寶的競爭鋒芒,雖然其用戶規模不如余額寶借助支付寶的優勢那么廣泛,但是其用戶群體更加精準垂直,基本上都是城市白領人群,單個用戶的投資金額也更高。現在看來,余額寶、真融寶等各類“寶寶類”的產品上線不僅對中國用戶的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理財投資、資產配置起到了第一次廣泛的普及教育作用,更由此揭開了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大幕。
第二:互聯網金融在2014和2015年連續兩年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并成為兩會期間熱門議題。
特別是2015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兩次提到“互聯網金融”,并表述為“異軍突起”,要求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自此之后,互聯網金融平臺更加呈現了一個井噴式的發展態勢。先是各類創新領先的互聯網金融平臺相繼獲得巨額融資,比如玖富金融在2015年完成由IDG、SIG等共同投資的過億美元的A輪融資;又比如真融寶就在2015年先后獲得經緯創投和紅杉資本的兩次巨額融資。其次,還有有不少傳統行業的上市公司也加入到行業當中,比如主營煙花的熊貓煙花更是更名為熊貓金控,全面轉型進軍互聯網金融。還有不少傳統銀行、保險企業也紛紛推出互聯網理財平臺。
可以說,由于互聯網金融被寫進政府報告,直接給了產業各方以信心,這讓2014年和2015年成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爆發式大發展的兩年,并呈現了“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
第三:2016年互聯網金融監管新規細則的“靴子落地”。
實際上,自2015年以來,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呼聲就不斷,而在2016年8月24日下午,銀監會正式發布四部委聯合起草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至此,國家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有法可依,新一輪洗牌由此開始。統計數據顯示,從2016年5月份至2017年4月份一年間,正常運營平臺從3165家減少到2214家,減少了951家。
與此同時,我們還看到,2016年下半年以來,各大互聯網金融平臺都將合規列為頭等大事,其中更有不少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始向金融科技的方向轉型,強化自身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方面的優勢。比如積木盒子在2016年就全面向金融科技方向轉型,全面升級為品鈦集團,專注于大數據處理和金融科技研發。又比如一直在金融科技領域深耕的真融寶,一方面堅持圍繞金融本質進行創新,用技術實現用戶智能化投資優質資產,建立平臺專屬的科學分析系統,選出既安全又適合用戶的產品;另一方面,通過智能化的技術優化用戶的體驗,構建了一個智能化的“支付路由器”,顯著提升了用戶的投資效率和體驗。因此, 2016年絕對是行業發展的分水嶺,自那之后互金平臺就徹底告別了野蠻生長,進入了金融科技的全新時代。
第四:2017年政府監管動作頻頻,金融科技與風控建設成為兩大發展主題。
就在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員會的消息剛發布,銀監會官網又在5月15日發布了《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印發2017年立法工作計劃的通知》。其中重點提到,立法工作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要針對突出風險,及時彌補監管短板,排查監管制度漏洞,完善監管規制,加快對銀行股東代持、資管業務、理財業務等重點領域的立法工作。
我們注意到,在2017年之前,大多數監管政策都停留在行業定性定調層面,而在2017年之后,相關監管機構下發的通知和出臺的舉措則開始將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更加細化和具體。比如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員會是指導企業向金融科技方向進行創新;而銀監會最新下發的立法通知則著重強調防控金融風險的發生。實際上,縱觀這些年發展比較穩健的互金平臺,幾乎全都是在風控方面做的比較好的平臺。比如余額寶、理財通等互聯網巨頭推出的理財平臺,基本上都沒有出現過大的風險問題。又比如真融寶在風控建設方面就結合傳統金融行業的風控經驗,建設了科學的風控體系,搭建的三層風控體系使平臺更加穩定安全。所以,2017年將會是互金行業的又一大轉折點,堅持金融創新和重視風控體系建設的平臺或將脫穎而出。
總的來看,央行成立金融科技委員會不僅明確了互金行業將圍繞金融科技創新的未來發展的方向,而且更為行業帶來了重大的發展利好。而無論是從政策合規性上來考量,還是從提升平臺綜合競爭力的角度來考慮,互金企業堅持金融科技的發展方向都是必由之路。而圍繞金融科技的創新不僅將是互金平臺在實現業務破局的關鍵,更是決戰未來的取勝之匙。 文/李東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