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家平臺主動停業 P2P進入存量淘汰階段
? 2016-03-03 來源:證券時報
摘要: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2月底,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為2519家,環比下降1.83%。隨著多地限制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注冊登記,新上線平臺數量大幅下降,2月份新上線平臺數量僅為27家,而新增問題平臺高達74家,其中主動停業平臺數量達32家。
近日,網貸之家聯合盈燦咨詢發布了《中國P2P網貸行業2016年2月月報》,月報數據顯示,2016年2月份,P2P網貸行業整體成交量為1130.09億元,環比下降13.33%;截至2016年2月底,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為2519家,環比下降1.83%;2016年2月份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11.86%,環比下降0.32%。
網貸行業整體成交量及正常運營平臺數連續兩個月出現下滑。同時2月新上線平臺僅27家,問題平臺達74家,其中32家平臺主動停業。業內人士表示,問題平臺高企屬于良幣驅逐劣幣的正常過程。部分中小平臺主動放棄轉型整改,直接選擇停業。
網貸行業成交量下降 資產荒助力行業洗牌
從網貸之家提供的數據看,2月份北上廣深網貸成交量降幅均超10%。
“2月份季節性的因素是導致網貸成交量出現較大幅度下降的主因。”網貸之家首席研究員、盈燦咨詢總經理馬駿表示,這僅是網貸行業大幅發展進程中的一次短暫停歇。隨著3月份各大平臺完全恢復正常運營,預計網貸成交量將出現較大幅度回升。
廣州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方頌認為,隨著經濟下行期間優質資產的稀缺和監管的來臨,大部分平臺對風險控制和合規化建設的重視程度將超過對平臺規模的追求。這也是行業成交量下滑及不少平臺出現“一標難求”局面的重要因素。
“隨著行業內總體資產的缺乏,平臺需要通過自身的優勢篩選出優質資產來維持平臺正常運營。”方頌說,“從這方面講,‘資產荒’也將助力P2P平臺洗牌。”
32家平臺主動停業 行業進入存量淘汰階段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2月底,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為2519家,環比下降1.83%。隨著多地限制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注冊登記,新上線平臺數量大幅下降,2月份新上線平臺數量僅為27家,而新增問題平臺高達74家,其中主動停業平臺數量達32家。
“問題平臺數量高企屬于良幣驅逐劣幣的正常過程。”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監管征求意見稿的落地,部分本身發展不佳的中小平臺主動放棄整改轉型,直接選擇停止運營。
進入2016年后,行業監管持續加碼。北上深等多地政府直接叫停互聯網金融企業注冊;北京市工商局要求下架所有P2P理財廣告;廣東等省份則出臺政策文件列出互聯網金融負面清單,嚴禁互聯網金融自設資金池、非法集資、捆綁銷售、不實宣傳等行為。1月底,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領導奔赴各地調研互聯網金融平臺合規性。2月初,由央行金融市場司牽頭、公安部門配合的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正式啟動,整治范圍涵蓋整個互聯網金融領域。
“大量不合規或者實力弱小的平臺面臨淘汰,這是大概率事件。”方頌表示,僅監管要求的銀行資金存管門檻,就會使P2P平臺數量大幅削減。一般銀行設置的門檻都比較高,對平臺背景、風控等都有嚴格要求。比如,要求是國有或有國企參股控股,或是上市公司背景,注冊資本在3000萬到5000萬元之間等。